- Nov 15 Thu 2012 21:23
印尼婆羅浮圖朝聖之旅心得
- Nov 09 Fri 2012 11:23
印尼世界七大奇蹟參學之旅感言
- Oct 23 Tue 2012 22:13
緬甸佛國參學之旅紀實及感想
緬甸佛國參學之旅紀實及感想
謝明珠
2011年8、9月榮春就開始計畫揪團參加緬甸八天之旅了,但是計畫趕不上變化,剛開始人數湊不齊,等到人數湊齊了,班機與旅館喬不攏了,當中朋友傳來了鹿野苑緬甸佛國之旅的消息,大概與鹿野苑因緣較深吧!就這樣成就了本次的旅行。
很高興第一次參加鹿野苑藝文學會舉辦的2011年緬甸佛國參學之旅,就感受到吳老師事前準備功夫作得有夠紮實,一本行程手冊,等於旅遊導覽,資料豊富不在話下,加上吳老師全程及目的地的詳細解說,真得很不一樣。
第一天參觀雪達根大金塔,就已覺得不虛此行了。金色閃耀的寶塔, 27克拉鑽石的塔頂裝飾,環繞著寶塔四周的眾多寶塔,光腳虔誠的人們坐著、跪著,仰望著佛塔,如同仰望著佛陀的慈悲、智慧教誨,開示眾生,解脫煩惱的靈藥即是覺悟緣起無我、覺悟緣起性空。喬達基六層寺於佛足刻印108個圖案,象徵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佛陀教示我們出離三界火宅,直登不死的寂靜涅槃地。
第二天參訪女眾道場,隨即搭機前往曼德勒。
第三天一大早登上頂樓看日出,大地尚沉睡著,頂樓已有一大排「阿鬥仔」全副武裝架設攝影器材等待日出的瑰麗光影及伊洛瓦底江沉靜的晨景。這一天前往馬哈木尼「穆罕摩尼」佛寺,長廊跪拜禮佛的人群,非常壯觀,男眾有幸親自上樓於佛像前貼金。接著參觀1,800多人佛學院的午齋供養儀式,緬甸仍舊維持著原始佛教日中一食的傳統制度,由居士供養,大部分吃的是米食,極少量的配菜。接著參觀舊皇宮及古柚木佛寺,類似吳哥窟的精緻木雕。接著參觀集結佛經的石經院,將佛經雕刻於729座石經塔中,顯見緬甸對於佛經的重視。黃昏,搭車登上1700多級高山上的華麗佛寺,如同阿拉伯式多彩炫麗的建築,周圍陸陸續續就位等著欣賞黃昏美景的人群。
第四天,搭船前往明宮,世界上最大的磚造佛塔之一,為著皇后思鄉而蓋,可惜宮殿尚未完成,佳人已隨風而逝。附近白象仙女塔,世上最大的鐘(99,999),裏面刻著經文,敲醒夢中無明的眾生。本日,從曼德勒搭機前往蒲甘。
第五天,早上參觀傳統市場,親睹緬甸防晒粉餅製作的直接原料,接著前往瑞西貢佛塔,水中見塔倒影,白馬雕像,生、老、病、死雕像,印象較深的是央掘摩羅跪拜雕像,「止!止!」是佛陀對他煩惱止息的教誨,剎那間從錯誤的殺人魔覺悟到煩惱的止息,當然,累世的修行學習仍是他開悟的最主要原因。接著參觀整修中的佛寺,彩繪壁畫,雕刻佛陀的本生故事,其中有著最美麗的佛像,可惜不可照相,同修遠距從門外補捉不少美麗莊嚴的佛像雕像。阿難陀塔寺南面立佛,遠看微笑,近看悲憫眾生,接著登上瑞杉多佛塔看夕照,感受四周佛塔如林,美景如畫,馬車映著夕照,宛若多世紀前的美夢。
第六天,參觀達瑪雅吉塔寺,其中殺害父親,殘害建築工人的殘暴國王拿勒度與其父親的雕像及剁手刑具最受囑目,接著參觀外形如印度大覺寺的佛塔,寺外雕有眾多佛像。接著參訪 3 00多人的佛學院,正值農忙,大部分學生回俗家種田去了,因為班機延誤,多欣賞了一些景點,再次欣賞了另一佛塔的美麗夕照。之後,搭機回仰光。
第七天,參觀千人孤兒佛學院,居士們列隊布施, 程凱 先生購買大批糖果餅干,大家一起供僧及僧尼。同修看到小沙彌頭上、臉上的瘡口,不由得同理心起。之後參觀近期完工的白玉佛寺、市場、唐人街等地方。
第八天,返回台北溫暖的家。
緬甸之旅,參觀許多古老佛寺與佛塔,意外發現緬甸如詩如畫的歷史面貌與原始美景。
緬甸是南傳佛教國家,出家僧人維持著原始(根本)佛教托缽的生活,老百姓生活簡樸,少欲知足,面容平和。佛寺與佛塔裡禮佛的人很多,也許是見塔如面佛,佛者覺悟也,覺悟無常、苦、空、無我性,一切煩惱緣起無自性,誰在煩惱呢?常隨佛學,學佛的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念佛,「念」者,今心,即當下的心,佛者,覺悟也,當下覺悟即念佛也。緬甸人日日恭敬佛陀,解脫煩惱,即是最好的供養佛陀。
- Aug 23 Thu 2012 08:07
世界七大奇蹟--印尼參學之旅
- Jun 19 Tue 2012 11:38
佛法演講:直顯正法 開證菩提
敬愛的朋友:
- Jun 15 Fri 2012 12:52
巴蜀佛教石窟參學之旅遊後心得
- May 12 Sat 2012 12:41
四川佛教石刻藝術深度旅遊
四川佛教石刻藝術深度旅遊
- May 09 Wed 2012 17:58
巴蜀佛教石窟文化參學之旅心得略述
很高興這次有機會參加吳老師帶領的參學之旅,所得很多,對於這次行程精心的策劃安排,由衷佩服,鹿野苑的人才多,集體力量大,促成這次的因緣。
個人對於佛教藝術文物沒有研究,佛法也很粗淺,經過這次的參學之旅收穫頗豐,有種想要繼續深入的衝動,鹿野苑是可以從欣賞佛教藝術之美,將佛法植入人民心中,運用在生活上,帶入家庭普及社會的偉大志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