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參訪四川圓覺洞有感
                                                                                                                                     
修觀 1 0 1 .05.2 6

     參加分享巴蜀佛教石窟參學之旅的活動中,聽到楊孟仁師兄以寫論文的研究精神,詳盡地介紹他的心得,內心非常感動感動不如行動,因此立即動筆寫下此文,與大家分享!

      此次參訪前,葛芳儀師兄已經花了數月的時間,甚至到香港大學收集資料編了「參學手冊;行程中又有「雄哥」極有耐心地為大家拍照,不管是團體照或個人照;更有陳擇寅師兄以七十高齡,不辭辛勞一路攝影,事後的編輯功夫更是了得,大家可以上鹿野苑網站欣賞。一路上大家彼此照顧,和樂融融,就像一家人。回來後,吳老師特別用心又舉辦分享會,也有數人,各依自己所能與大家分享心得。這是多完美的參訪之旅啊!  

     鹿野苑裡充滿各類人才,能夠與諸善上人聚會一堂,互相學習成長,真的是我們福德因緣俱足!祈願你我更多人的投入,一起耕耘鹿野苑藝文學會這方福田淨地,很有圓覺清淨境界喔

      聽到楊師兄說,此次共參訪了四處圓覺洞,這是以往參訪少有的機會,引發我想了解圓覺經。圓覺經,大乘佛教重要經典之一,全名《大方廣圓覺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唐代罽賓沙門佛陀多羅於 6 9 3 (長壽二年) 譯於洛陽白馬寺。

      主要內容是釋迦牟尼佛回答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普眼菩薩、金剛藏菩薩、彌勒菩薩、清淨慧菩薩、威德自在菩薩、辨音菩薩、凈諸業障菩薩、普覺菩薩、圓覺菩薩和賢善首菩薩就有關修行菩薩道所提出的問題,以長行和偈頌形式宣說如來圓覺的妙理和方法。

     由文殊菩薩啟請,說因地之法行。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圓覺之性,實無可修,但以自性之光明,圓照清淨之覺相,離念頓入,當處了知。此知即是大智慧光明,照破無明。次告普賢如何以幻還修於幻:一切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不了如幻,是名不覺;若知幻化,即已離幻,是名為覺。乃結答云:知幻即離,離幻即覺。

      如是開演,每個問題不只是為初發心的大乘菩薩而問,也為末法福薄的眾生而問。佛回答這十二位法身大士提出的問題,圓滿透澈地開示了大乘究竟了義,沒有絲毫的隱晦曲折,因此,無論任何根器的人聽聞,都能從中獲得殊勝的法益。

      經中開示到無明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花及第二月,病者妄執,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

     圓覺經如此清楚的開示我們,凡夫因自性妄執堅固,恆以色身是我,受想行是我,意識是我,如此自性見思惟,貪嗔癡慢疑的染著而造身口意三業,頭出頭沒沉淪於顛倒夢想的苦海,永無出期。感恩我們有善因緣接觸佛法,能聽聞正法 !

     因持戒、守護感官之門而讓心能平靜下來,才能令心念集中、清楚覺知,如實觀察心所專注之處,省察其中微細的生滅變化,洞見實相。

     了知「緣起性空」的真義:緣起是緣生緣滅的過程,是由很多條件來呈現、完成一件事情;每一條件都是平等的。一切事物既然都是諸多條件的組合,否定單一存在、恆常不變、真實主宰的特性。一切法由於自性空、無自性,因此得以隨緣幻現;幻現的一切法,雖然歷歷在目,但卻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離念頓入,「離念」是指「於念離念」,一有念頭的時候要觀照到念頭的緣起性空,離開一切的思惟分別。了知空性,頓入當下,就進入了圓覺性。有念就失掉圓覺性「離念」,圓覺性就顯現。

     每部經典都是一套很好的修行法門,法無大小、無高下,是我們自己根性的相應問題。這「離念頓入」讓我想到近日所看的《超右腦革命》有異曲同工之妙。書中探討開啟「右腦」,嚴謹的說法「應該是右半球的間腦」,也可說是開發人腦深層的潛意識。

     近代,功利性的教育方式強調數學、語文、邏輯、分析等能力的培養,音樂、美術、創造力的培養較不受重視。而且傳統上,父母大都希望子女當律師、醫生、或科學家,而不是詩人、畫家。外在環境傾向於左腦思考,人們的左腦愈用愈發達,右腦在多重壓抑下少有機會使用,功能就日漸喪失了。

     七田真在《超右腦革命》一書中指出,左腦因為是以語言處理訊息,控制知識、判斷力、思考力,因此被稱為「知性腦」和顯意識有密切關係右腦建立想像,產生節奏、色彩感、幻想、感覺、直覺,發揮綜合性、藝術性的作用,控制著自律神經與字宙波動共振,由於是圖像腦是印象的腦,被稱為「藝術腦」和潛意識有密切關係。

     左腦顯在的意識是思惟分別、競爭、嫉妒、對立(我執的),而右腦愈深層的意識,愈趨向同理心、和平、愛。要活化右腦,少思惟分別就是離念頓入,進入了圓覺性。深層的意識即自性之光明,慈悲、智慧不就自然顯現嗎?   

     據七田真的理論,右腦的機能之一是和宇宙的波動產生共振的能力。宇宙的波動是七‧五赫玆,人類可以靠冥想把自己的腦波維持在七‧五赫玆的α波狀態,這時和宇宙的波動同頻,理論上,就能夠接受到宇宙的動力能量。而α波是人精力充沛、精神集中和熱情處於最高的狀態,可以激發潛在能力、預知力,使靈感和創意不斷拓展。這不是佛性之展現嗎

     因此〈欣賞佛像是很好的修行法門,它是直觀藝術,禪觀佛像,意象重現。「意象訓練」能使人和宇宙的意識(如來圓覺妙心)相通。當觀賞佛像時,身心放鬆,心靈是比較開放和易於接受,可以最有效地將訊息存入長期的記憶中。也就是處於放鬆式清醒狀態中時的α腦波,似乎是可以讓人進入潛意識中,這時,心靈更深層次的直覺、情感和創意就能發揮更大的作用。真正的天才是左右腦能均衡運作思考與創造力並重的全腦人。

     很感恩能接觸到佛教藝術,欣賞佛像,常有很深層的感動,讓我從僵化的左腦思惟中跳脫出來,整體觀待及檢視自己的修學法門。我們都得接續過去生法身慧命的學習歷程,繼續往成佛之道前進。成佛目標遙遠,但只要方向正確,不管是累生累世,只要日日行,不怕千萬里!願與大家共勉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鹿野苑藝文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