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山西佛教人文史蹟建築知性之旅心得

                                                         修觀991112

     這趟山西知性之旅回來,內心漣漪餘漾!回想個人學佛的歷程,最初薰習佛法,聽到禪宗公案就有莫名的喜歡,以為追求「無相無念」是最好的境界。當初去國小代課三年鼎力護持一個大道場的建設,落成之後,我反而離開了。因為我內心有衝突,老和尚常開示我們要無相無念,為什麼建了一座莊嚴無比、氣勢磅礡的大寺廟。

   
認真聽經聞法後,當聽聞到「緣起性空」,心很自然安住在這四字上。常『觀』自身週遭所遇的事物,無不是緣起性空,內心就湧出無限的法喜,讚嘆佛陀的圓滿智慧,非常慶幸自己此生能聽聞佛法,開啟了被無明矇蔽多生的一線慧眼。 

    尤其聽過寬謙師父解說的經論,更是幫我釐清了「無相」不是「空相」;「空相」並不是「無相」,而是「實相」。當「有相」與「無相」在心中是一樣的,才是「空相」、才是「平等之相」。師父經常透過圖解,詳實解說深奧難懂的佛法。殷切叮嚀,如何以智導情,勿因情執而緣生;勿迷在「相有」的差別,要了解因緣法的深細及「全都錄」;更常諄諄教誨我們要深觀因緣法的平等性,悟在「性空」,透過性空相有來融通,才能擺平我們內心不平的情緒;要由粗分別到細分別,最後不分別才是真正超越「相」的分別;要我們由「有相」、「離相」、「泯相」到「滅相」。修行的着力點就在細微的次第,讓生性遲鈍的我,在修行上有了明確的依止。誠如聖嚴法師說,我們要先肯定「自我」,提升「自我」,再以無我無相的智慧,達到銷融「自我」的境界。

   
 
很幸運,幾年前認識了吳老師,看到他對佛教藝術推廣的發心,讓人感動!因此機緣一到,我就進入鹿野苑跟吳老師學習,感謝他引導我走進歷史,深入佛教藝術的內涵。

 

    因參加這次山西佛教人文史蹟建築知性之旅,完成我朝禮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印度八大聖地的心願。當在靈山聖地的寺院,或敦煌、麥積山、雲岡等石窟中。每每都有深深的觸動。佛陀成道的示現,四大菩薩的願力,無不深烙我心。要不是宗教的力量,這些千年的文物,哪能留存到現在?每次的感動都是加深了我對佛法的「信」,促使我不斷地發願,願我能追隨諸佛菩薩的願力,落實在生活中,盡一己之力,不斷地與人分享佛法的智慧,廣結善緣。

     當我走進石窟,千年壁畫、佛像,雖然是斑駁、破損,可是卻非常清晰地映入眼簾。供養人的身形雖然微小,卻佔據了我整個心頭。一千多年,諸佛菩薩這些聖像,歷經戰亂、天災人禍,如今還是默默等著我們去禮拜,還在無言說法。假若沒有當初這些供養人的出資,我們現在有機會可以朝禮嗎?當初這些供養人經過生生世世的輪迴,現在他們又在哪裡?

    我常想現代舉世聞名的大企業家比爾蓋茲等等,由於科技的進步,時空障礙的縮小,看看他們累積的財富有多大、多快?他們賺錢的本事只是他此生的能力特強,他們特別幸運而已嗎?若是我們由因緣法去觀,應是他們累劫多生所累積極多的善緣,在這輩子的時空善因善緣成熟,福報現前,才能有如此大成就。而比爾蓋茲又發願,將他賺的財富九成要捐出來做公益,利益更多的眾生,如此善的循環生生不息,未成佛前,人道先圓滿,這不是我們大乗佛法的精神嗎?也許比爾蓋茲不是佛教徒,但有何妨,這種福慧圓滿的人,不就是菩薩的示現嗎?所以在石窟中、在古老的佛寺裡,看到供養人的像,我都會特別禮敬,發願向他們學習。說不定這些供養人當中就有現世的王永慶、比爾蓋茲呢?

 

     能夠像六祖惠能大師頓悟佛法的人畢竟是少數,而佛教藝術文化是接引大眾學佛最為善巧的方法。當瞻仰諸佛菩薩的慈悲莊嚴法相,自然恭敬心生起,攝心正念,息誅煩惱。當禮敬諸佛法相,願我們的身口意與戒定慧相應。不僅啟發信仰心,憶念佛陀,堅定信心,更願意學習、聽聞佛法的正知見,了知緣起性空的智慧,增長慧命。進而發菩提心,願與大家分享佛法的利益,懷愛眾生。如此由諸佛菩薩法相的認識、了解而契入佛陀教法的內涵,是非常紮實的修行法門,依有明空,由有入空,就不易掉入沉空滯寂。

    內心經常縈繞著這樣的念頭:這輩子沒有很多能力可以護持佛法,常生慚愧心,就是過去沒廣結善緣,福慧資糧不足。因此發願此生當盡分隨緣地做,祈願生生世世,於菩薩道上永不退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鹿野苑藝文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