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山西佛教史蹟知性之旅遊心得

 99. 1 2. 4    王丹成

 依据「天下王氏出自太原」之一諺語,這次參加鹿野苑藝文之友會舉辦的山西知性之旅,對我們家兄弟來說,可謂為尋根之旅,因此為了多了解自己的祖先發源地-山西太原的人文歷史及地理環境,於是在出發前除了詳看吳文成及鄭念雪二位老師合編的山西佛教育史蹟建築知性之旅資訊手冊外,另在圖書館也蒐集了一些相關資料。來到山西每到一景區,再經當地導 遊 小姐導覽後,就比較快的了解山西人、事與物的狀況,好像會晤一位未曾謀面的人,能事先閱讀他本人簡歷或小傳,俟見面時已有七八分熟悉,再經過交談,對當地風俗、人文、藝術、宗教信仰就可掌握一二了。  

山西省在中國歷史演進中,是一塊很重要地區,是古代華夏文化很重要的發源地之一,秦漢時期這裡是中原農業民族與北方遊牧民族長期對抗,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演變成胡、漢雜居局面,接下來的隋、唐時代,這裡胡、漢人的血液中,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能否認隋煬帝、唐太宗体內沒有胡人的DN A ?隨後再度歷經混亂的五代十國,迅速的被趙匡胤統一後,此時中華文化可說完全定型,綿延至今,凡華人社會都承接這股文化底蘊。 
 

有人說:要見地下文物到陝西,要看地上文物到山西,來到山西真的有此感覺,無論是建築或造像、或石彫、或泥塑、或木造,無不精美,就年代來算,少至三百餘年,多到上千年,這在其他國家很難比翼。這次來到山西各景區全都在山西省太原以北,包括五台山、雲岡石窟、平遙古城、遼金佛教寺院等,每一景區所花費遊覽時間,多則一天以上,少則半日,所以觀賞時間都很充裕,加上導遊人員導覽及吳文成、鄭念雪二位老師適時從旁補充說明,尤其在雲岡石窟參訪時,邀請當地資深研究員 趙 先生,把整個雲岡石窟造像歷史用清淅而簡明的敘述方式,將中國佛像造像演變隨著政治及社會環境影響,表達了他的獨特見解及分析,對佛學或佛像不甚了解的我,真是醍醐灌頂,也看出佛教傳入中土的原型。
 

五台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它包含了漢傳佛教及藏傳佛教,我們遊覽車随著山區公路宛轉而上,沿途两側所見是一聚落一聚落的寺廟,就如同台灣山區的村落,散見在山區間,它歷經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等歷史長河不斷的新建或修葺,建築風格、用材也都隨著各時代不同而各具特色,顯示出真正的佛教精神脈絡。佛教在釋迦牟尼創立之初、要求僧眾不治產、不從商、不養家畜、不參予政治,以托缽乞食靠信眾施捨傳法,及至佛教在中土極勝的中唐之後,僧侶忘了早期的訓誡,廣置廟產擴大收租,藉上述利得再放高利貸,領頭與王侯鬥富,甚至發動八次政變釀成三武滅佛之禍,這是忘本的結果。如今台灣的宗廟,當信徒奉獻有所累積時往往反饋給社會,如行天宮圖書館恩主公醫院、慈濟急難救助醫院急診免保證金等不一而足的設立,即使尤有甚者西藏將金箔塗在廟頂,深化信徒對信仰的尊崇,只要不與當政者鬥法,既可得到弘揚佛法的目的,也可天長地久的傳習佛法,教化信眾的宗旨。在前往五台山沿途山丘陵地上,適逢秋天,只見一遍瀟澀,但接近進景區時却是一樹林密集,有些樹葉轉黃變紅,更增添秋天詩意,景色怡人,據導遊小李說,沿途山丘上的林木經千百年來人們不珍惜,尤其在中共文化大革命時發起土法煉鋼大加砍伐,以致整個山區童山濯濯。近年來中國政府為了發展觀光,努力恢復自然景觀,於前幾年利用直昇機將各種樹籽從空中遍撒山丘,經過復育才有今日成果。人類只要有心,山川自然美麗。呼籲國人多從正面為社會為子孫盡心力才好。 
 

平遙古城是我們最喜愛的景點之一,可能是懷古悠悠之情吧!尤其是捨大飯店而就住三進二層樓木造百年老店-昌頣豐客棧,我們都親臨古裝劇中真實感覺,使人興奮不已,夜來更夫敲更,聽來好像回到明、清、民初時代;清晨起來見到店門口堆放一堆煤球,六、七年級年輕朋友竟然不知道是何物,各家展示一些骨董、童玩,字畫,甚至布鞋、旗袍,有些物件看來似曾相似,不知覺申手去摸觸,好像要尋回過去曾有的記憶;來到被譽為天下第一號匯通天下的日升昌票號,說起票號早在唐代就己有之,在唐代稱之為飛錢,在宋代稱之為交子,後來都不知所終;在日升昌票號內展示許多文物,從中讓我們知道由一家小小的顏料莊開創成為中國銀行史上第一家票號,其歷經過程可給我們一些起發:節省、勤奮、誠信,是缺一不可。在展示文物中最使我驚奇的是早期商界每天必需要用的算盤,本人服務財經多年,曾見先進們用上二珠下五珠的大算盤,到自己使用時是上一珠下四珠的小算盤 ,展示中的這種算盤是分左、右二部份,分別各立十一橫柱,每柱串聯十二或十四珠,想來是左右撥算,問及館內服務員如何使用?他也不得而知,這項中國古文化眼見它就這樣斷層了,如今是否也可以用研究甲骨文的精神,找出珠算的演變--中華民族的多又一項遠古智慧。
 

双林寺是由天王殿、釋迦殿、大雄寶殿等前後三個院落組成,供俸有三身佛、文殊、普賢菩薩及十三羅漢等,祂們服飾華麗,衣褶線條流暢,有人認為,用線紋勾勒技法影響到中國繪畫發展,晉朝的顧愷之及南唐的吳道子二位名家得到真傳,能一筆畫,運筆疾馳,首尾不斷。我發現這裡不論是佛或菩薩或羅漢之面像好像與當地居民近似,略呈長方形,就連寺廟前的石獅子面像,也是這般長像,見怪不怪。 
 

這次八天行程參訪的古建築實在太多了,除了五台山寺廟之外,應縣木塔、恆山懸空寺、雙林寺、平遙古城、喬家大院等,都是絕頂好的參訪或旅遊地區,但是如果不經専人解說,很難入其堂奧,所幸在車上鄰坐是一位具有建築工程專才的 陳景功 師兄,並在台北孔廟等景區擔任導覽義工,他告訴我許多有關中國古建築的知識,譬如斗拱、榔柱、屋檐、藻井等在建築上的結構、功能、變化所產生出的美學,各時代對這些建築構件也都有不同特色,還有大家所知道古代城牆外必有城池,而鮮少知道城池與城隍之區別吧,它們都是繞城外的壕溝,有水稱城池,無水稱城隍是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鹿野苑藝文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