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佛像入門-四、五
         -菩蕯像-

  菩薩是菩提薩埵(Bodhisattva)的簡稱,意為「覺有情」,是指發願以智慧上求無上佛道,以慈悲下化眾生,勤修諸波羅密,未來成就佛果的修行聖者。在早期佛教中,菩薩本來稱成佛以前的悉達多太子或累劫轉世修菩薩道釋迦牟尼佛的前生。而大乘佛教則把凡是發心「上求菩提、下化眾生」者,皆稱之為菩薩。

  菩薩為了協助佛陀弘揚佛法普渡眾生,常以種種化身來到世間,伸手救濟苦難,利益現世眾生,使人倍感親切。菩薩常脅侍佛陀的左右,大多呈端正站立像,也有坐像或乘座像。菩薩的手姿優雅,常持蓮花、楊枝、寶劍、寶珠、淨瓶、如意、念珠等。

  菩薩像早期以釋尊出家前的悉達多太子形姿為主,頭上有髮髻,戴寶冠,裸上身,披天衣,下著長裙;身上戴有耳璫、項鍊、臂釧、腕釧、瓔珞等各種珠寶佩飾,呈現印度貴族的年輕太子形象。而中國的菩薩像兼具「女相男身」的優雅氣質,菩薩面容端祥秀麗,姿儀端莊高雅,神韻慈祥溫靜,呈現在家雍容華貴、親切溫馨的法相之美。

菩薩的修行實踐稱為菩薩道
  有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無量法門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也是佛法,苦、集、滅、道四聖諦的真義。

  菩薩行六度波羅密: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是一切菩薩發菩提心,由迷到悟,邪到正,苦到樂,由娑婆此岸到達淨土彼岸,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菩薩不只是自己解脫,也希望一切眾生能離苦得樂。發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來降伏我們內心的貪、瞋、痴、無明煩惱等。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只要能利人利己,增長智慧與慈悲心的都是通往覺悟的菩薩道。

  藥師如來和八大菩薩分別是:文殊菩薩、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寶檀華菩薩、無盡意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彌勒菩薩等。

  阿彌陀佛和八大菩薩分別是: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彌勒菩薩、地藏王寶菩薩、金剛藏菩薩、除障礙菩薩等。

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又稱觀自在菩薩,簡稱觀音,別號圓通大士。觀世音菩薩以大慈大悲救濟眾生為本願。當眾生遇難誦念其名號,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前往救渡,故稱觀世音菩薩。又能觀察一切諸法,無礙自在之意,故名觀自在菩薩。

  觀世音菩薩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上首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同為阿彌陀佛之脅侍,尊稱「西方三聖」。並輔施教化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在中國,觀世音菩薩從西晉時期就盛行,是最受普遍廣泛的信仰。在《法華經觀世音普門品》中,詳述其利益娑婆世界眾生之事,謂受苦眾生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是觀其音聲,令得解脫;若有所求,亦皆令得。又能示現佛身、比丘身、居士身、天人身、夜叉身等三十三各種應化身來隨機應化,宣說佛法、廣渡眾生。

  觀世音菩薩像,頭戴寶冠,冠上有化阿彌陀佛像,身佩瓔珞珠寶裝飾,身穿菩薩裝,呈現相好莊嚴,雍容華貴形象。相傳其顯靈說法道場在浙江普陀洛伽山。而宋代以後,觀音菩薩大多雕塑為中國仕女優雅姿儀,慈祥、溫柔、妙相莊嚴,予人無限親切敬仰之意。

  觀世音菩薩,隨機應化,其化身形象最多者如下: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十一面觀音:準提觀音:水月觀音:揚技觀音:如意輪觀世音:白衣觀音:數珠觀音:魚藍觀音:送子觀音和三十三觀音等。

 

 

 觀世音菩薩坐像

 大勢至菩薩


大勢至菩薩
  大勢至菩薩,意作「得大勢菩薩」或「大精進菩薩」,簡稱為勢至菩薩。菩薩能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眾生離三塗之苦,得無上力,故稱大勢至。與觀世音菩薩同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之脅侍,合稱「西方三聖」。

  首愣嚴經念佛圓通章謂,大勢至菩薩於因地時,以念佛心入無生忍,故今攝此娑婆世界之念佛眾生,歸入淨土。大勢至菩薩一般都和觀世音菩薩一起隨侍阿彌陀佛身旁。其相好莊嚴均與觀世音菩薩大同小異,唯寶冠上以寶瓶為象徵,(寶瓶,盛諸光明,普現佛事)。大勢至菩薩常合掌乘祥雲與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一起來接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

文殊師利菩薩
  文殊,音譯文殊師利,意為妙德、妙吉祥、法王子。為我國大乘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是諸眾菩薩上首,也是智慧的化身,因此尊稱為法王子。文殊菩薩經常和普賢菩薩隨侍於釋尊,合稱「華嚴三聖」。

  中國佛教認為山西省五台山(清涼山)是文殊菩薩示現說法道場的聖地。所以五台山各寺院供奉文殊菩薩較多。文殊菩薩像,相好莊嚴,頂戴寶冠,身穿菩薩裝,佩帶瓔珞裝飾。左手持蓮花,右手持寶劍(比喻般若智慧的金剛寶劍能斷一切無明煩惱)。文殊菩薩通常乘騎獅子,以獅子的勇猛來表示文殊菩薩的智慧第一。文殊菩薩具清淨智,種種妙相莊嚴,皆由智慧現,以示佛智境界,教化一切眾生,所以又稱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普賢菩薩像

 文殊菩薩像


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梵名三曼多跋陀羅,即普遍賢善的意思。菩薩具足一切無量行顧,身相及功德遍一切處,純一妙善故稱普賢。是我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文殊菩薩同為釋尊之脅侍。文殊師利顯智、慧、證,普賢顯理、定、行,共詮本尊如來理智、定慧、行證之完備圓滿。

  中國佛教相傳,四川峨嵋山是普賢菩薩說法道場。在寺院中釋尊的脅侍有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合稱「華嚴三聖」。普賢菩薩像大多是頭戴寶冠,身穿菩薩裝,佩瓔珞飾物,乘坐於六牙白象上。據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說,普賢菩薩十種廣大之行願:(1)禮敬諸佛(2)稱讚如來(3)廣修供養(4)懺悔業障(5)隨喜功德(6)請轉法輪(7)請佛住世(8)常隨佛學(9)恆順眾生(10)普皆迴向。

註:六牙白象;象有大威力而性情柔順。無漏無染稱之為白;白象六牙表示六度:1.布施,2.持戒,3.忍辱,4.精進,5.禪定,6.般若。白象之四足,表示四如意足:1、欲如意足,2. 精進如意足,3. 念如意足,4. 思惟如意足。
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有埋藏在地中之寶藏之義。地藏十輪經以「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祕藏」故稱地藏。地藏菩薩,於釋尊圓寂後至彌勒佛降誕前的無佛時代,自誓於五濁惡世,度盡沉淪於地獄、餓鬼、畜牲諸道中的眾生。並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慈悲憐愍之廣大誓願。而信眾只要念誦其聖號,禮拜供奉其聖像,就能得到無量功德的救濟。

  中國寺院的地藏菩薩像,一般為內祕菩薩行,外現沙門形,大多為光頭或戴毘盧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相。左手持寶珠,右手執錫杖,或坐或立於蓮花上。地藏菩薩以悲願力救度一切眾生,尤其對地獄中之罪苦眾生特別的悲愍,為了使五濁惡世眾生能深信因果,尊敬三寶,所以顯現出家之僧相。相傳地藏菩薩降誕為新羅國王族(今韓國),姓金,名喬覺,出家後於唐代時來到安微九華山修道,金喬覺示寂後被認為是地藏菩薩的化身,九華山為其應化說法之道場。

 

 地藏菩薩

 維摩詰居士


維摩詰居士
  維摩詰又稱毘摩羅詰,意為無垢稱、淨名。為佛陀之在家弟子,是古印度毘舍離城的長者,他精通大乘佛教義理,修為高遠,雖在俗塵,家境富有,婢僕成群,生活豪華,但經常出入尋常百姓、青樓酒肆,都是為教化眾生而行的方便。

  據維摩經載,彼嘗稱病,但云其病是「以眾生病,是故我病」,待佛陀請文殊菩薩及諸佛弟子前往問疾探訪。在維摩詰居士的丈室裏,文殊菩薩和維摩居士,以種種問答,敷演大乘佛教義理。文殊菩薩和維摩詰居士的智慧博學、無礙辯才,令佛弟子們等讚嘆崇敬。

  在中國維摩詰居士像,常表現為睿智博學的長者,頭戴帽,身穿漢式袍服,左手執扇,目光炯炯有神,正視前方的文殊菩薩。維摩詰之居室方廣一丈,身旁常有天女、化菩薩和弟子等。

日光菩薩、月光菩薩
  日光菩薩與月光菩薩同是東方藥師佛身邊的兩大脅侍菩薩,是彼無量無數菩薩眾之上首,次補佛處,形成莊嚴的「東方三聖」造像。日光菩薩相好莊嚴,頭戴寶冠,冠上有日輝,身穿菩薩裝,佩瓔珞裝飾,手持蓮花,蓮上有象徵太陽的日輪。也有以手托日輪。

  月光菩薩,頭戴寶冠,冠中有月輝,身穿菩薩裝佩瓔裝飾,手中持青蓮花,蓮上有半月形,或是手托著一輪明月。

※日光喻智慧光,溫暖光耀,直照萬物而使之顯露能見。
※月光喻慈光,清涼寧靜,於黑暗中,發出皎潔光芒,導邪入正。

   

 日光菩薩

 月光菩薩


明 王
  明王的「明」字是光明的意思,密宗稱以佛的智慧光明摧破眾生的煩惱業障,所以稱為明王。明王是按照密宗教義和儀軌創作的佛教圖像。即菩薩受佛之教令而化現忿怒威猛之形相,以摧伏淫剛眾生之邪魔。

  明王像的特點,就是忿怒相,面目猙獰可怖。據說諸佛為慈憫眾生,所以對於順者以順而勸,對逆者以逆而制。顯忿怒畏怖之形,是為降服眾魔以及眾生因無明而引起的貪、瞋、癡。眾生觀此忿怒畏怖之相,既如當頭棒喝,使之猛然覺醒,摧破三毒之迷障,從而能獲得解脫。如,大日如來為不動明王,觀自在菩薩為馬頭金剛明王。

  明王的面相,有多頭多臂,絕大部分是焰髮、怒眼、露牙,上半身裸體、下半身著裙,佩以瓔珞裝飾,手持法器和兵器,表現出恐怖忿怒的形態。

   

 明王像

引路菩薩


引路菩薩
  接引信眾往生極樂淨土的菩薩,反映世人祈望藉菩薩的慈悲願力,來指引臨終往生者到嚮往的淨土世界。通常引路菩薩容貌慈祥,身穿華麗衣裳,配飾瓔珞,右手持香爐,左手舉幡,足踩蓮花,帶領後方信眾,隨祥雲前往上方極樂淨土。敦煌保存有數幅唐代至宋代引路菩薩絹畫。

菩薩是否有男、女相?
  菩薩是超越三界(欲、色、無色)沒有男女相之分,菩薩為了方便說法渡化眾生,可以變化成男士身或婦女身等來隨機應化,宣說佛法、廣渡眾生。

菩薩為何相好莊嚴?
  第一,修行感得到的好相,因為菩薩累劫修行佛法、菩薩道,所以感得的莊嚴好相,如白亳、肉髻…等。

  第二,接引信眾慕道修行:當信眾見到相好莊嚴的菩薩像時,會生歡喜仰慕之心,親近善知識,學習佛法…是一種渡化方法。

  第三,信眾對菩薩的恭敬:藝術家將當時最盛行理想的珠寶瓔珞裝嚴其身,來顯現菩薩尊貴不凡的神聖之美。

什麼是瓔珞?
  「瓔珞」是印度貴族配掛在身上的珍寶、裝飾品。而佛教所稱「瓔珞」是代表菩薩修持無量法門,所得的功德法財,所以菩薩皆以瓔珞來莊嚴其證得的法身。

如何學習菩薩道?
  當我們在觀賞菩薩像時,也是提醒自己多學習菩薩的願心,口說好話、身做好事、心存好念、廣結好緣,一起來淨化人心,美化人生,促進社會更加祥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鹿野苑藝文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