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常識入門~3
          阿彌陀佛、藥師佛、彌勒佛
  阿彌陀佛意稱「無量壽佛」、「無量光佛」等,是佛教中的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在中國是最受普遍信仰的佛。據經典描述,在過去久遠時,有世自在王佛住世,有一位國王發無上道心,捨王位出家名為「法藏比丘」,在修行成佛前,曾發下殊勝的四十八大願,祂以無量悲願功德建設成西方極樂世界。凡信奉祂專誠恭謹稱念阿彌陀佛聖號的人,命終之時,發願即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西夏 西方三聖來迎圖

       

西 方 三 聖


阿彌陀佛聖眾來迎圖

  阿彌陀佛的信仰,很早就傳入中國,在《佛說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壽量經》裏都詳述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莊嚴。在北魏時,各種阿彌陀佛的造像也已經出現。阿彌陀佛常有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脅侍左右,合稱「西方三聖」。阿彌陀佛相好莊嚴,光明遍照,端正無比,有跏趺坐於蓮台上或端立於蓮台上,手做九品來迎手印或說法印等,也有手持蓮台,表示接引眾生往生西方,蓮花化生之意。 (念佛有持名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

  註:依《觀無量壽經》所載,因個人修持願力不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品位便有差別,共分九品,稱為九品往生。手印有:1、上品上生;2、上品中生;3、上品下生;4、中品上生;5、中品中生;6、中品下生;7、下品上生;8、下品中生:9、下品下生。

  〈阿彌陀佛來迎圖〉指描繪接引信眾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佛畫,有阿彌陀佛單尊來迎圖和阿彌陀佛三尊來迎圖,也有阿彌陀佛和聖眾來迎圖等。

  〈淨土經變畫〉指描繪經典所說,西方極樂世界的莊嚴場面,使信眾在觀賞畫時,心生嚮往歡喜,而行善積德,往生極樂淨土的大願。主要有阿彌陀經變畫和觀無量壽經變畫等。
 
藥 師 佛
  又稱「藥師琉璃光如來」,是東方琉璃光世界的教主,藥師佛於過去世,行菩薩道時,曾發十二微妙大願,願為眾生解除病苦,消災延壽,具足諸根相好,導入解脫,故依此願而成佛,住東方琉璃世界,其國土莊嚴如西方極樂世界。藥師如來信仰,在《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和《藥師七佛本願功德經》裏,描述具有現世祈願利益和來世福德,所以自古在我國也普遍盛行。

   藥師如來相好莊嚴,有跏趺端坐於蓮台上或端立於蓮台上。左手持藥壺、藥缽或寶塔,右手施無畏印或與願印,藥師如來像的背光常有七尊化佛。藥師如來有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脅侍左右,合稱「東方三聖」。信奉藥師如來者,臨命終時,亦有八大菩薩來接迎,往生東方琉璃光淨土,八大菩薩分別是:文殊菩薩、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寶檀華菩薩、無盡意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彌勒菩薩等。並有藥師十二神將,發願護持信奉持受藥師如來名號的眾生。十二神將如次:(1)宮毗羅大將,(2)伐折羅大將,(3)迷企羅大將,(4)安底羅大將,(5)頞你羅大將,(6)珊底羅大將,(7)因達羅大將,(8)波夷羅大將,(9)摩虎羅大將,(10)真達羅大將,(11)招杜羅大將,(12)毗羯羅大將。


唐代-藥師佛絹畫


藥師佛坐像-高麗


西夏 藥師佛 唐卡

註:藥師佛所賜的藥,不外乎佛法的良藥,不僅是能除信眾肉身的病苦,消災延年益壽,而且是醫世人的心病,又稱大醫王。在韓國、日本藥師佛信仰更普遍盛行。
修持藥師法,當具足藥師的因地願行,如此不管持名、誦咒、觀想、結印,自然能儘速趨入藥師法海,成就淨琉璃世界,圓滿藥師琉璃光如來。

彌 勒 佛
  彌勒,意稱慈氏菩薩,名阿逸多,受釋尊的教化出家修習佛法,並授記將來必定成佛,彌勒先行釋尊入滅而上生兜率天宮修行,與諸天演說佛法,以待將來成佛,於華林園龍華樹三次說法,廣度釋尊當時所遺落而未被救度到的眾生,故稱當來下生彌勒佛。而經典詳述彌勒降生人世時,世界將成光明的彌勒淨土。

  彌勒信仰在中國很早已盛行,有《彌勒上生經》、《佛說彌勒下生經》和《佛說彌勒大成佛經》等。根據經典描述,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宮內院修行,為諸天說法,這時彌勒菩薩相好莊嚴,雍容尊貴,在北魏石窟造像中常出現,載寶冠瓔珞,穿菩薩裝飾,兩腳交叉而坐的彌勒菩薩。在北齊時更盛行右手指臉頰,左腳下垂,成半跏思惟的彌勒菩薩像,表示在兜率內院等待下生的坐姿。彌勒下生成佛的法相與釋尊相同,具足相好莊嚴的聖容,身著袈裟,姿勢大都是倚坐像,即雙腳自然垂下,足採蓮花,手作說法印。

  彌勒法門是我國最早傳入的淨土思想。早期非常盛行,後因外道與政治的因素而逐漸落沒,但卻從未間斷過,從古至今都有歷代高僧大德們的弘揚,如道安大師、玄奘大師、道宣律師、太虛大師和慈航法師等。

  註:五代以後,在江浙一帶的寺院中,有出現笑口肚大的彌勒佛像,據傳是布袋和尚的化身,屬於民間信仰的造形。相傳在五代時,有浙江奉化人,自稱契此,又號長汀子。他手持錫丈,掛一布袋,來市間遊化行乞,乞得供物貯於布袋中,故人稱布袋和尚。

  據宋高僧傳載,布袋和尚身材肥胖,袒胸露腹,衣著隨意,出語無定,隨處寢臥。和尚並能示人吉兇,能預知晴雨。梁貞明三年(917)三月,師將示寂於嶽林寺東廊下,端坐磐石上,而說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偈畢,安然入寂,於是後人認為他是彌勒之化身。所以宋代以後一般佛寺常雕塑笑口常開的布袋和尚為彌勒像,並將他安奉在天王殿正中,笑口常開來引接到寺院的人們。(但笑口肚大的彌勒佛像不宜供奉在大雄寶殿上)。


北凉 彌勒菩蕯交腳像


唐代 彌勒佛倚坐像


明代 彌勒佛 銅像

  註:通常彌勒有三種形象:1、成佛時,以具足相好莊嚴的佛陀聖像為主;2、未成佛前,以相好莊嚴,雍容華貴的菩薩像為主;3、隨緣化身時,以布袋和尚造形的胖彌勒為主。

毘 盧 遮 那 佛
  毘盧遮那佛為光明遍照、大日遍照之意,是理性和智慧不二的法身佛。密宗把毘盧遮那佛稱作大日如來,作為供奉本尊與最上根本佛。在中國佛教將毘盧遮那佛作為清淨法身佛;盧舍那佛為圓滿報身佛;釋迦牟尼佛為應化身佛。毘盧遮那佛有如來形和頭戴寶冠、瓔珞等裝飾的菩薩形。手印有法界定印,智拳印和毘盧印,通常結跏趺坐於寶台上。

  在我國寺院中常有供奉五尊佛,通常以毘盧遮那佛為主尊,配以東方阿處佛、南方寶生佛、西方阿彌陀佛和北方不空成就佛,構成五方佛的莊嚴道場。華嚴經中所指華藏世界之三位聖者,毘盧遮那佛居中位,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脅侍在左右,稱為「華嚴三聖」,來利樂一切眾生。

  大乘佛教指本師釋尊以外尚有西方阿彌陀佛、東方藥師佛、未來彌勒佛、法身毗盧遮那佛、報身盧舍那佛等,十方三世皆有無數個佛。通常佛的形相,都是以釋尊的形相為主體,所以各尊佛的容貌、形體、姿儀都大同小異,具備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理想特徵。佛像的服飾:上身內穿僧袛支(內衣),下身穿裙衣,外面著袈裟。佛像的神情寧靜端祥,相好莊嚴,如同出家修行的圓滿覺者像。

  通常在佛寺的大雄寶殿中有供奉三尊佛像,右邊為東方琉璃世界的藥師如來,中間為本師釋迦牟尼佛,左邊為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鹿野苑藝文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