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 島 行 ——一次充滿友好與真情的臺灣之旅

應臺北市鹿野苑藝文學會吳文成會長與覺風佛教藝術基金會寬謙法師的邀請,我於今年228 4 29在臺灣參加了由鹿野苑藝文學會、覺風佛教藝術基金會、法鼓大學籌備處、龍山寺板橋文化廣場、華梵大學、生命電視臺等單位攜手合作舉辦的“絲綢之路石窟藝術系列講座”。

 

 鹿野苑朋友在挑園機場引接董教授

我先後在臺北、台中、新竹、南投等地就《絲綢之路與石窟藝術》、《從印度到中國——佛教造像的產生與東傳》、《絢麗多姿的新疆石窟與克孜爾石窟中的佛本身故事壁畫》、《絲綢路上的石窟瑰寶——甘肅石窟藝術》、《偉大的佛教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黃河岸邊的絲路明珠——永靖炳靈寺石窟》、《東方最大的泥塑博物館——天水麥積山石窟》、《甘肅石窟考古漫談》等十二個專題進行了二十餘場巡迴專題演講。所到之處,感受到各界朋友的熱烈歡迎與親切友好接待。演講時,聽眾是那樣的認真和專注,有不少人還記筆記,甚至錄音。我深深地感到臺灣朋友們對中華文明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佛教藝術的認知和熱愛,我也感到,臺灣人們在不斷的努力創造財富和對高標準的生活追求的同時,更注重自身的素質的提高與修養,不少的朋友,都對自己的生活安排的很充實。每天閒暇之時,都要參加一、兩次各種學科的講習班,就從佛教藝術而言,他們認為佛教藝術“融合印度、希臘、中國等各民族文化,包括建築、雕塑、繪畫、音樂、舞蹈、文學、書法等,是人類卓越智慧、藝術與願心的展現,深具實體造型藝術之美,卻又不脫離宗教義理和經典儀軌”。學習佛教藝術,不僅能“提升智慧與慈悲的‘宗教’學分”,同時又能“美化生活和淨化心靈”,它“兼具宗教修行與美學內涵,是至真、至善、至美的藝術代表”,“欣賞佛教藝術是件賞心悅目的雅事,也是一種信仰”。能在修行中增進美學,在美學中增進信仰。朋友們對佛教藝術的如此熱愛與認知,也不時地鼓舞著我,更使我覺得對佛教藝術的宣傳與研討有著一種神聖的責任與使命感。今後應該更進一步加強兩岸朋友的交流與合作,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讓兩岸各地更多的人去瞭解、熱愛和保護它,讓更多的人們知道佛教藝術在我們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中的地位與價值。

 

 寬謙法師、林保堯教授和董教授、吳老師等合照

在臺灣的兩個月內,我覺得每天都生活在真情與友好的氣氛之中,朋友們不時的問寒問暖和對我生活起居等多方面的關懷可以稱得上是無微不至,使我沒有任何的陌生感,由於沒有語言的障礙,我們無論在哪里與朋友們的座談、交流,都非常和諧與開心,有的朋友甚至還親切地說:“您就像我們的長輩一樣,我們應該更好地關心您!”“有什麼需要,您就儘管說,千萬不要客氣!”聽到這些充滿真情的話語,真使我感動不已!在臺灣各地,無論你在機場、車站、碼頭、商店和餐館,人人都顯得彬彬有禮和熱情大方,特別是在捷運或公車上,當人們看到年長者或需要照顧的人上車,總是自覺地讓出座位,請其就坐;當上下班高峰時,雖然車廂內人很多,但是留給需要照顧的人的藍色座位卻仍然空著,很少有人去搶坐,這種良好的社會風尚令人羡慕;在商店裏,導購員總是熱情地為您介紹商品的性能與特點,即便是你不買,他依然很熱情;無論大小餐館,都收拾的非常乾淨整潔,服務員熱情周到而很有禮貌的舉止與充滿溫暖的笑容,更使人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凡是我走過的地方,到處都乾淨整潔,沒有人隨意扔棄廢物、亂扔垃圾或隨地吐痰,大家都非常自覺地維護著良好的自然環境與生態環境;過馬路時,沒有人亂闖紅燈,大家都十分自覺地按紅綠燈指示穿越斑馬線,而你在穿越馬路時偶遇紅燈,司機們總是向你招手示意讓你先走,之後他們再行。……如此種種,總是給我留下十分美好的回憶與印象。

 

 董教授“絲綢之路石窟藝術系列講座”

兩個月的寶島之行圓滿結束,我滿滿地帶著朋友們的真誠、友好與熱情已回大陸,並向大陸的朋友們介紹這次臺灣之行的感受與收穫。在台期間朋友們真情的關懷、熱情地微笑與友好的幫助,仍在我的腦海中不時地出現而難以抹去。

 親愛的朋友們,祝福你們生活美好!身心快樂!萬事如意!

 蘭州  董玉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鹿野苑藝文學會 的頭像
    鹿野苑藝文學會

    鹿野苑藝文學會

    鹿野苑藝文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