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傳故事

  釋尊在世時,容貌端祥,威儀清淨莊嚴,總是流露出寧靜安詳的微笑。當時不分國王、大臣、富貴長者、貧賤百姓或男女老少的人們都歡喜覲見。歷代僧侶善知識們,對佛陀的崇敬、感恩懷念,都用虔誠的心來刻畫佛陀最莊嚴的法相,傳遞祂所教導離苦得樂的佛法。

   
釋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創始者,約誕生於公元前五六三年,北印度的迦毘羅衛國人(今尼泊爾南方)。父親是淨飯王,母親是摩耶夫人,本姓喬達摩,名悉達多。相傳摩耶夫人懷孕,準備回娘家待產的途中經過百花盛開的藍毘尼園時,於無憂樹下誕生了太子。當時有位道行高深的阿私陀仙人專程來祝福並觀看太子的好相,預言太子將來若繼承王位,將成為偉大的轉輪聖王;若出家修道,將成為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陀。

   

 白象入胎

 樹下誕生

       摩耶夫人生下太子七天後往生,由姨母波闍波提夫人撫養成長。悉達多太子於七歲時接受嚴謹傳統的各種學識、思想、文化教育。還要練習騎馬、射箭、武藝等,淨飯王希望太子長大後能繼承王位,並成為英明的偉大國王。 

  悉達多太子學盡各種學識、技藝,成為文武全才的青年,於十七歲時,父王便為太子娶美女耶輸陀羅為妻,並生活在華麗的宮中,享受榮華富貴的生活,後來兒子羅候羅也出生,但太子並不以此為樂。有次太子出城門看到了人們的生、老、病、死等痛苦煩惱,更引起太子的深思與憂慮,並萌發了「求道救世」的意念,在廿九歲時,一個寧靜的夜晚騎著白馬和侍者車匿,意志堅定的離開了王宮出家修行。

   

 踰城出家

 降魔成道


  悉達多太子捨棄華衣裝飾,披上袈裟過著簡樸沙門的修行生活,並拜訪了有名的宗教家阿羅邏仙人和鬱陀羅仙人,學得最高禪定修行。釋尊認為這並非究意覺悟之道,於是獨自來到尼連禪河畔苦行林,終日靜坐冥思及各種苦行修習,經過六年,儘管身體瘦弱無比也不退道心,後來查覺到苦行並非究竟解脫方法,而放棄苦行。沐浴尼連禪河,並受牧女的乳糜供養。後來到伽耶的菩提樹下,面對東方敷草而坐,禪坐冥思,這時心內心外常受來自各方的煩惱魔障干擾。釋尊皆以正法意念降服,終於徹悟人生真諦。人們尊稱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聖人)也稱「佛陀」。這年釋尊三十五歲。

   

 初轉法輪

 涅槃

  成道後的釋尊,首先來到波羅奈城的鹿野苑,向五比丘宣說佛法,這便是鹿野苑的「初轉法輪」。度憍陳如等最初五比丘佛弟子。接著濟度了拜火教的迦葉三兄弟及其徒眾一千比丘,而舍利弗、目犍連、大迦葉尊者等也都皈依成佛弟子。並返回故鄉迦毘羅衛國,謁見淨飯王,並度難陀、羅候羅(釋尊的兒子)等族人。

  而後釋尊四處傳播佛法,不分貴賤、種族、信仰,度化了無數的信眾,如:頻婆娑羅王、波斯匿王、阿奢世王、韋提希夫人、勝鬘夫人、須達長者;低下階層的蓮花色,摩登伽女等。

  然而偉大的釋尊永無停止的弘法利生,長達四十五年,終於在八十歲那年的二月十五日的深夜,於拘尸那城外的雙娑羅樹林中,靜靜的入於大般涅槃之境。釋尊臨涅槃時,令侍者優波那尊者離開身邊,方便諸天地大小神祇,可以看見如來。釋尊便囑阿難尊者,安排拘尸那羅的人們,來見如來最後一面。並度年老遊行僧須跋陀羅尊者。以上可知釋尊相好莊嚴,歡迎弟子們來覲見聞法。

  四處聖地見佛
:釋尊晚年時,阿難尊者曾問:世尊在世時,四方弟子們,當可歡喜覲見禮敬、聞法;佛滅度後,當何以見世尊。(長阿含遊行經)佛告:『阿難!汝勿憂也!諸族姓子常有四念。何等四?一曰、念佛生處,歡喜欲見,憶念不忘,生戀慕心。二曰、念佛初得道處,歡喜欲見,憶念不忘,生戀慕心。三曰、念佛轉法輪處,歡喜欲見,憶念不忘,生戀慕心。四曰、念佛般泥洹處,歡喜欲見,憶念不忘,生戀慕心。

  阿難!我般泥洹後,族姓男、女念:「佛生時,功德如是;佛得道時,神力如是;轉法輪時,度人如是;臨滅度時,遺法如是。」各詣其處,遊行禮敬諸塔寺已,死皆生天,除得道者。」

  佛教徒為了紀念釋尊首先造塔,納藏供養佛舍利,而後以足印、菩提樹、法輪象徵釋尊,最後才創造出莊嚴佛陀聖像。釋尊在世時,各方信眾都可歡喜來見佛聞法。釋尊涅槃後,信眾可從佛法中思慕佛陀
(見法如見佛) 。也可以在聖地中思慕佛陀,在古佛塔圖案中思慕佛陀,在莊嚴佛像中思慕佛陀(見佛如面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鹿野苑藝文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